发展特殊教育是国家进步、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落实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支持特殊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中则进一步强调要“办好特殊教育”。国家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保障残障人士受教育的权利。随着优生优育政策的实施与现代医学的进步,我国盲聋儿童数量大幅减少,但由于环境、压力等因素,智力障碍、自闭症儿童数量显著增加,启智学校招收学生的障碍程度由轻度转为中重度,且自闭症、脑瘫、多重残疾数量增多;许多盲聋学校改为综合特殊教育学校,综合特教学校则开始转为以启智教育为主。 智力障碍学生在智力、身体、认知、语言、情绪与行为、心理等方面均具有较大的特殊性与个异性,其教育需求与普通学生差异极大,教育发达国家地区的研究和实践已经证明,个别化教育理念对智障学生自理自立、回归主流至关重要。该理念重视学生的差异化需求,通过独立学习、1对1教学、小组教学与集体教学等教育形式,帮助学生在适合情境下完成教育内容。我国部分教育发达地区的启智学校已开始探索实施个别化教育,然而,目前我国智障学生的个异性与多样性未得到足够重视、其多样复杂的特殊教育需求远不能得到满足,现有的启智教育场所空间环境极大的限制了该理念的实施。此外,建筑领域对启智学校建筑的研究极为缺乏,启智教育场所的设计主要是在模仿普通学校集体化教学空间的基础上添加部分康复训练用房。因此,研究适应个别化教育理念、满足智障学生特殊教育需求的启智教育建筑设计迫在眉睫。 本文以我国中小学智障学生及启智教育场所空间环境为对象,针对调查国内启智教育场所发现的主要问题,基于“个别化教育”理念,首次通过与学校管理者、教师、康复医师/治疗师等多领域专家及智障学生家长的合作,结合医学、心理学、特殊教育学等学科理论剖析智障学生类型特征,研究适合单纯智力迟缓、伴随身体机能损伤的智力障碍与伴随自闭症的智力障碍三类智障学生的教育安置方式及其教育、康复需求,以及相应的空间环境要求;结合教育发达国家地区优秀特殊教育场所先进经验的挖掘,首次系统地建构了适应“个别化教育”理念的启智教育场所的空间模式,并提出适用于启智教育场所的空间环境设计要点。其中空间模式包括不同类型、不同年级段智障学生所需的特殊教育学校与融合教育学校中启智教育场所及其室内外空间的空间组织模式,室内教学与学习空间、医疗与康复空间、生活训练空间,室外教学与游戏空间、体育活动空间的空间构成模式与相应空间要求;空间设计要点包括空间组织要点、空间布局要点、具体设计要点三方面,环境设计要点包括无障碍与室内物理环境两方面。值得提及的是,本文首次将启智教育场所中无障碍环境的内涵范围拓展为感知无障碍、社交无障碍、通行无障碍与卫生无障碍四大方面。 本文成果对推进“个别化教育”理念的实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可为我国今后修编特殊教育建筑设计标准相关内容提供科学依据,对启智学校的科学设计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