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工作 - 学术讲座 - 正文

新型混凝土材料前沿青年学者论坛学术报告

发布日期:2020-10-14浏览量:

预告时间 2020年10月18日14:30-18:00 地点 创新港校区19号巨构4033
人物 郭丽萍等

混凝土材料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之久,并且现在已经成为生活、生产、建筑、道路桥梁等各个领域的必要材料之一。随着我国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进行,混凝土的用量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普通混凝土已不能完全满足现今的工程要求。为了满足当代发展的需求,解决普通混凝土自身重、易产生裂缝等缺点,新型混凝土的研制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新型混凝土已不再是简单的水泥和骨料等成分的混合物,而是添加越来越多种具备特定品质的成分从而使混凝土具有某种特殊性能。

报告人为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南大学教授和研究员等。报告时间为202010181430-1800

 

报告人:郭丽萍

报告题目: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关键性能与机理

报告时间:15:00-15:30

报告人简介:郭丽萍,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教授、博导,现任副院长、教育部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材党支部书记,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和江苏省“333工程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土木工程材料,研究兴趣包括:超高性能纤维混凝土、复杂因素作用下混凝土多尺度损伤与寿命预测、固废物再生技术与表面改性等。发表SCI/EI文章近百篇,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9项,研究成果已在贵广高铁隧道、京张高铁八达岭长城地下车站等重大工程中应用,曾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中国铁道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冶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组织有兼职:国际材料与结构研究实验联合会RILEM中国分会理事、美国混凝土学会ACI中国分会理事、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教育与人力资源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纤维混凝土委员会委员等,多个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Construction & Building MaterialsCement & Concrete Composites、硅酸盐学报等的审稿人。

 

报告人:刘赞群

报告题目:MgSO4对硅酸盐水泥熟料的性能及水化产物的影响

报告时间:15:30-16:00

报告人简介:刘赞群,湖南省双峰人,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10年入职中南大学,2012年特聘为副教授,2015年聘为教授,主要从事水泥基材料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共计主持和参与包括国家97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基金等各类科研课题2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2项,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在《Cement Concrete Composite》、《ASCE Journal of Materials in Civil Engineering》、《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硅酸盐学报》和《建筑材料学报》等国内外本专业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并在科研成果应用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现场指导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和自密实混凝土应用于中国高速铁路1000多公里,推广了耐硫酸盐侵蚀混凝土的工程化应用。

 

报告人:刘清风

报告题目:复杂环境下的混凝土耐久性能劣化机理研究

报告时间:16:00-16:30

报告人简介:刘清风,198611月生,辽宁大连人,博士、长聘副教授/博导、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上海市浦江学者、上海市晨光学者、国家青年人才托举计划入选者、中国硅酸盐学会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现为国际SCI期刊《Materials》《Frontiers in Materials》编委、《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in Engineering》客座主编;兼任国际材料与结构研究联合会(RILEM)、国际结构混凝土学会(FIB)、英国土木工程学会(ICE)、中国硅酸盐学会等9家学术组织的常务委员/理事,以及30余家中外学术期刊特约审稿专家。

长期致力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在多离子传输机制、细微观数值表征、电化学修复技术、既有结构寿命预测、纳米材料改性机理等研究方向上取得多项成果,发表论文60余篇,被SCI引用近800次。一作通讯论文平均影响因子4.95 H-index173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基于以上成果获第十三届中国硅酸盐学会青年科技奖及4项国际科研奖,参编国际标准1部、国家团体标准1部;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纵向课题12项,入选国家和省部级人才计划4项。独立指导的研究生已有9人次获国家奖学金和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称号,5人次获海外高校教职或全额奖学金。

 

报告人:胡捷

报告题目:钢筋混凝土阴极保护系统中高性能外部阳极砂浆的设计制备

报告时间:16:30-17:00

报告人简介:胡捷,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混凝土耐久性、钢筋混凝土腐蚀防护和地质聚合物等。针对高温、高湿、高盐等复杂海洋服役环境,在钢筋混凝土腐蚀预防和无损修复技术方面开展了系列新材料与新技术的研究工作。2009年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20098-20121月期间在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22月至今在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任副研究员、副教授、教授。近年来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863”计划项目子课题等国家级项目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等省部级项目,并参与了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等重大项目。在Corrosion Science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等行业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0余篇,他引600余次,申请国家专利20余项,授权10项。参与国家《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电化学修复技术规程》(T/CECS 565-2018) 制订,曾获第十三届全国青年腐蚀与防护科技论文讲评会特等奖和第七届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优秀论文奖。目前担任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和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混凝土与预应力专业委员会委员,同时为多个行业权威SCI期刊审稿人。

 

报告人:黄浩良

报告题目:固化海水离子的加速型自修复剂的设计及其在硬化水泥浆体中的作用机理

报告时间:17:00-17:30

报告人简介:黄浩良,博士,华南理工大学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2014年博士毕业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2014-2016年为东南大学材料学院讲师,2017年入选华南理工大学兴华人才启航学者,目前为MDPI期刊《Coatings(IF 2.436) topic editor, 国际材料与结构实验研究联合会(RILEM)高级会员,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为《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等专业顶级期刊审稿人。主要从事水泥基材料裂缝自修复、混凝土结构修复与加固、超高性能混凝土等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基金和省部级基金等纵向项目7项;在《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Ce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s》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申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近3年被引次数700余次,h-index15

 

报告人:元强

报告题目:高速铁路自密实水泥基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报告时间:17:30-18:00

报告人简介:元强,中南大学教授、博导,2009年获比利时根特大学土木工程博士学位,2015年赴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进行为期1年的学术访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中国硅酸盐学会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主持国家级、省部级、企业横向课题20余项,长期围绕高铁关键水泥基材料、基础设施养修材料与技术、3D打印等新型建造技术等开展研究工作,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40余篇;出版英文专著1本、中文专著3本、译作1本,应邀编写英文专著1章;获铁道学会特等奖1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湖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