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机构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工作 - 科研机构 - 正文

全球环境变化研究院

发布日期:2018-09-20浏览量:

全球环境变化研究院

院长:       李旭祥

成员:   顾兆林,黄少鹏,陈春刚,吴一平,程  燕,陈  军,

贝耐芳,王文东,郭  伟,张  猛,张云伟,苏军伟,

陈美娟,张  凡,彭友兵,唐晓音,邱临静,张海伟,

母玉同,许  威,姚莹莹,刘宗宽,宁有丰

下设五个研究方向:

1.全球环境变化研究

利用U-系、稳定同位素等环境示踪技术和方法,重建高分辨石笋、树轮等记录的季风区和西风带的温度、降水等关键参数的变化历史;综合集成和研究过去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事件和自然环境变化历史;结合气候模拟和现代资料分析,探讨我国气候与环境变化的特征、机制、内在联系及其与全球变化的关系。

2.大气污染特征、来源解析与控制

面向城市热岛效应形成机制与人工调控,研发城市发展和空间形态变化气候环境模拟预测技术。针对大气污染特征与来源解析等关键科学问题与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研发城市大气颗粒物及气体污染特征解析方法、传输过程数值模拟及预报技术;研究大气污染人体暴露与健康评估方法、烟气硫硝汞协同脱除技术、工业整体式催化剂失活机制与再生等。

3.生态环境动态监测、评价及修复

利用遥感、地面监测和数值模拟等手段,研究生态系统与大气系统的耦合作用机理;结合生态环境质量、生态脆弱性与承载力构建生态综合评价体系,研发生态环境系统监测、治理与修复技术;利用水文和生态模型并结合遥感研究流域水--氮循环过程的耦合机制,揭示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陆地生态系统、水资源及水环境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剖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演变特征,开发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与方案,为可持续的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管理提供科学指导和决策支持。

4.水和废水处理新材料与新技术

采用水夹点等高效节水技术,优化工业生产模式,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综合运用光谱、色谱、质谱和电化学等现代分析手段以及环境流体数值模拟技术,揭示新兴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转移、转化与蓄积特性,探明其在水质净化环节的强化去除原理;从新材料和新技术开发以及现有处理工艺优化方面,进行高浓度有机废水的高效净化和资源/能源的回收利用。

5.地热与环境研究

采用钻孔地温测井、大地电磁测深、土壤和大气温度监测、岩土热物性测试、低温年代学测定、地热系统数值模拟和遥感等方法和手段,开展包括大地热流、岩石圈热结构、盆地热历史、地热和油气资源评估与勘探开发、陆地与大气热环境相互作用、地球气候系统的能量平衡等与地热相关的理论和应用研究。

 

上一条:生态岩土工程与人居环境创新研究所